徐培晨:号猿公,1951年生,江苏沛县人。现为中国画学会理事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、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会长、江苏省政协委员、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,博士后导师,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,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,中外友协文化交流院院长,一带一路“艺述中国”文化交流大使。其中国画山水、人物、花鸟俱佳,功底深厚、笔锋老辣。尤精猿猴,被业内、外美誉为“东方猴王”。被廖静文先生定论为“开宗立派的猿猴画大家”。猴画更被著名美术评论家马鸿增教授高度评价为“继宋易元吉后唯一人而已”。中国国画...
易元吉猿猴画探析(载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艺术百家2009年第五期总第110期)

发布日期:2011-12-13    访问量:89

 

易元吉猿猴画探析

徐培晨

(南京师范大学  美术学院  江苏  南京210097

   :易元吉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位猿猴画大师,然而史论家鲜有学者对他进行过深入研究。本文在阐述猿猴在中国艺术史上角色及转换的基础上,较为深入地梳理了易元吉的生平及画艺,解读了易元吉的代表性作品、剖析了易元吉猿猴画的重要意义与影响,希望以此引起史论界对其艺术的进一步关注。

关键词:易元吉;猿猴画;中国画;艺术创作;意义;影响

   忠图分类号:J205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文献标识码:A

一、       猿猴在中国艺术史上的角色及转换

    猿猴①是是个大家族,全世界有200多种,仅中国就有21种之多。由于猿猴和人类的近亲关系,它们的跳跃、翻腾、攀登、嬉戏、鸣叫、母子依偎,甚至争夺王位之战,惹得人们注目。今天看来,作为动物界最为聪明的动物之一,多数猿猴以动作敏捷、目光有神、喜爱群居而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。它们顽皮滑稽,模仿能力强,是马戏团和耍猴人得意的明星,还会向行人讨要食物,与人戏耍,憨态可掬。经过训练,,它们可从事许多简单的工作,诸如放牧,采摘果实,传递信件,有的甚至学会使用汤匙给卧床病人喂食,开冰箱取饮料,开关电灯等。因此,猿猴得到了人类的关注、宠爱和保护,猿猴的栖息地也往往成了游人爱去的地方,例如,云南西双版纳、四川峨眉山、湖北神龙架、江苏花果山以及黄山孕猴谷等地莫不如此。另外,与猿猴形象有关的工艺品、照片、电影乃至每12年一轮的生肖邮票都深受百姓欢迎。

在艺术史上,猿猴较早就被艺术家关注,例如,河北平山出土的战国十五连盏铜灯上已出现群猴相戏于树上的形象,山东曲阜出土的一件战国带钩也是以猿猴造型为基础的。在文学中,三国魏阮籍写有《猕猴赋》,西晋傅弦写有《猿猴赋》。这一时期,以“猿悲”“猿啼”作为伤感的象征开始流行于文学作品。例如,东晋干宝编撰短篇小说集《搜神记》记载:“临川东兴,有人入山,得猿子,便将归。猿母后自逐家。此人缚猿子于庭中树上,以示之。其母便搏颊向人,欲乞衷状,直谓口不能言耳。此人即不能放,竟击杀之。猿母悲唤,自掷而死。此人破肠视之,寸寸断裂。”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》中载:“自三峡七百里中……常有高猿长啸,属引凄异,空谷传响。”唐代诗歌中也流行这种象征,例如,杜甫《登高》中的“风急天高猿啸哀”,杜甫《秋兴八首》中的“听猿实下三声泪”,王昌龄《送魏二》中的“愁听清猿梦里长”,白居易的《琵琶行》中的“杜鹃啼血猿哀鸣”,杜牧《猿》中的“孤猿衔恨叫中秋”等诗句均是如此。直到宋代,借“猿啼”“猿吟”表达文人愁苦心绪的文学作品仍较流行,譬如,北宋杨蟋《寄东山禅师》中的“猿啼只自闻”,南宋徐清叟《赠常庵江羽士》中的“空山明月啼猿”,南宋孙应时《陪戎州范守阎亻卒饮涪翁纪事》中的“猿吟孔荷锄”,莫不如此。

迟至北宋,猿猴才成为画家们的审美对象。一提到猿猴画,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北宋易元吉,他一反早期文学艺术作品中流行形式,在他创作的猿猴画中,我们不但看不到愁苦低沉的内容,而且能欣赏到天真烂漫的童趣,画中的猿猴或顽皮灵动,或憨态可掬,令人耳目一新,他以自己创作的大量优秀作品对猿猴艺术角色进行了有力转换。

二、       易元吉生平及画艺

目前,我们关于易元吉生平及艺术的知识主要源于《图画见闻志》与《宣和画谱》。他字庆之,湖南长沙人,生卒年不详,活动于11世纪后半叶的北宋宋仁宗、宋英宗时期。易元吉自幼聪颖,通过临摹古人名画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功底。最先他专工花果,后来看到了另一位早于他的花鸟大家赵昌(活动于11世纪前半叶)的作品,深感折服,叹曰:“世未乏人,要须摆脱旧习,超轶古人之所未到,方可成名家”。并认为赵昌的画难以超越,决心开拓前人未曾涉及的题材,以此来驰名画坛,于是转工猿猴画。他离家远游,寄居于山野人家,遇名山大川胜丽佳处,辄留其意,心传目击,写于毫端。并到今天的湖南、湖北一带游历搜奇访古,并深入万守山区百余里,对猿猴獐鹿等野生动物作近距离观察,所以能够将心传目击之妙写于毫端之间。归居长沙后,易元吉还在住所后面开圃凿池,蓄养水禽山兽,并在居室后墙穿一小洞,通过它来观察动物们的动静作息之态,以助画思。经多年悉心揣摩,易元吉不但能够通过画笔将眼中所见全然表现,而且使画面生趣盎然。易元吉所画花鸟猿猴獐鹿,形象生动,呼之欲出,深受时人赏识,在当时的花鸟画坛“无出其右者”。潭州知府刘元瑜欣赏易元吉的画艺,将他补为州学助教(从九品)。易元吉得到这个官职后很高兴,就题画款为“长沙助教易元吉画”。落款于石间。但没过多久,刘元瑜就因擅自补升画工为州学助教而降知随州,易元吉的仕途也因此中止。1064年,即北宋英宗治平元年,汴京景灵宫孝严殿落成,朝廷召元吉进宫作画。他进京后,得到机会画御座后的屏风。他在中间一扇上画了太湖石以及著名的汴京鹁鸽、洛阳牡丹,并在旁边两扇画上孔雀。接着,他又在神游殿的小屏风上画“牙獐”,皆极其妙,使他名声大振。之后,易元吉又奉诏在开先殿西厢画《百猴图》,但是才画了十余只就突然染病身故了。对于元吉之死,许多文人感到惋惜,譬如,刘挚诗《易元吉画猿》曰:“传闻易生近已死,此笔遂绝天几存。安得千金买遗纸,真伪常与识者论。”由此诗中可知易元吉的艺术地位,在当时其画已有人伪造获利了。

三、       易元吉的猿猴画作品

       易元吉精力过人,一生创作了大量的猿猴画作品,仅《宣和画谱》就著录了当时御府共藏有其猿猴画作品40幅。笔者统计归纳了《宣和画谱》著录的易元吉作品,共计245幅,除猿猴画之外,易元吉绘画创作所涉及的题材还有獐、马鹿、麋、鹰、虎、犬、猫、獾、鼠狼、鹭、山鹧、勃鸽、鸭、雀、鹞、孔雀、鸡、鹌鹑、鹤等动物,娑罗花、太平花、丁香花、海裳花、牡丹、芍药、芦花、山茶、葡萄、石榴、杂菜、枇杷、南果、槲、梅花、山槲、紫竹、木瓜、青菜、竹、粟等植物。另外,他还画过玻璃盘、藤墩等杂器。对于山水画,易元吉也是信手拈来。由此可知,易元吉作画的内容相当广泛,且都能别开生面,堪称全才型的绘画大师。他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,既在于能从古人那里汲取养料,又在于师法自然,以自然充实画艺。他是在精通众多题材的基础上做到了博而有专,只是后来画猿的名声日隆,淹没了他的其他才名。甚至后世将一些没有题款、水平较高的宋代猿猴画(如《乔柯猿桂图》《猿鹿图》等)均算在易元吉的名下。目前学术界较为首肯的易元吉作品很少,仅有《猴猫图》《枇杷猿戏图》《聚猿图》《槲树双猿图》等几件,而且全是猿猴画。

这些作品中流传最有序的是《猴猫图》,画中描绘一只颈上套着绳子的弥猴见两只小虎斑猫从身边走过,突然出手将其中一只抓起抱于胸前,这只小猫恐慌不安,逃走的小猫后背拱起、充满警戒地回望,猕猴恶作剧成功之后洋洋得意,这些均刻画得可谓细致而传神。画家不仅画出了猴、猫的动态,还赋予了它们拟人化的趣味。猴、猫分别于“侯”“耄”谐音,有封侯长寿之寓意,是宫廷艺术的常见吉祥题材。画上还有赵题跋:“二狸奴方雏。一为孙供奉携挟。一为布畏之态,画手能状物之情如是。上有佑陵旧题。藏者其珍袭之子昂”。《枇杷猿戏图》描状两黑猿悠然自得的生活情景。一只挂枝欲下,另一只卧干而待,四目相对,画面就在这一刻定格下来,颇具人情味。《宣和画谱》著录有易元吉《枇杷戏猿图》,可能就是此画。但因年代久远,作品边缘已被重裱切去,所以款及宣和诸印已不见。《聚猿图》以水墨描绘27只猿猴游息在山壑丛树间,或悬挂于树枝上,或戏水于清泉旁,或沉睡于洞穴中,或母子相依,或伫立远望,形态不一,动态多变,几无重复,很有情趣。画法以水墨作没骨涂染,边缘画出蓬松感,身躯四肢无过多的浓淡变化,自成一格。此画绢本,尺寸为:413×146cm,画上虽有元代钱选的题跋,他在其中推崇易元吉的艺术: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”,并表示”敬服”。可知早在宋末元初,此画就已归属到易元吉名下。

四、       易元吉猿猴画的重要意义与影响

在六朝到唐宋的文学作品里,猿猴脑其鸣啼是一些文人反映惆怅失意民心情的衬托,易元吉却独辟蹊径,心仪猿猴,甚至:“几与之同游”,并“穴窗写生”,将它们当作人去相处、去观察、去理解,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。艺术是最具人性意识的一门科学,而猿猴似乎与生俱来就与人类有着不解之缘。易元吉观察、作画时将人的情感融入猿猴世界,这是前所未有的创举。他的画呈现出一种自然天趣的境界,能引领读画者走向自然,身心超脱。易元吉的猿画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一流水平,还在画史上具有开拓性意义。易元吉在当时很受推崇,北宋米芾甚至称他为“徐熙后一人而已”。不少古代绘画评论家把獐猿画看成易元吉的专工独诣,认为是“世俗之所不得窥其藩”的绝技。许多名诗人也题咏表示赞赏,除了前述的刘挚《易元吉画猿》,还有黄庭坚《易生画獐猿人猴赞》、秦观《观易元吉獐猿图歌》、张来《獐猿图》、范成大《题易元吉獐猿两图》等。易元吉的猿画能把动物的精神展示得淋漓尽致,非常人所及,是中国人物画的“传神论”在动物画上的新发展。有了猿猴画,我国的花鸟画领域变得更加多彩。就一定程度而言,后来的画家们对猿猴画的情有独钟,老百姓对猿猴的由衷喜爱,甚至均要归功于易元吉在猿猴画上的贡献与影响⑶。

     在画史上,画猿能与易元吉有一比的当论南宋画僧法常。其传世之作是《猿图》《鹤图》《观音图》,这是一套三联立轴,当时被赠予了来华学佛法的日僧圣一国师,现藏于日本东京都大德寺。此外,还有南宋佚名《猿猴摘果图》(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)、南宋佚名《猿鹭图》(藏于上海博物馆)、南宋佚名《蛛网攫猿图》(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)等,这些作品在题材与情趣上均受易元吉影响。其中的《蛛网攫猿图》绘画水平甚高,一度被认为是易元吉作品,但无画款,且章法与画法与前述《猴猫图》《枇杷猿戏图》区别较大。它细腻刻画了一只黑猿悬于树上,左手伸向前方去抓枝桠上的蛛网。构图为折枝式,以少胜多,摆脱了流行小品画的程式,黑黝黝、毛茸茸的长臂猿身轻如燕,这极富动态美的一瞬间被画家捕捉入画,生动而空灵,堪称南宋画猿代表作。到了元代,画家颜辉曾作《百猿图》,时人戴良释解其画意为褒扬“猿之仁也”。颜辉有《猿图》传世,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。此作以水墨画双猿攀援老树间,画法粗硬,别开生面。清代沈铨画有《蜂猴图》,精工富丽,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。沈铨曾赴日本教授中国画,倍受日本人推重,其画艺严谨细腻,入木三分。

      现代画家中,也有不少画家喜爱画猿猴。例如,张大千为画猿而养过许多只猿猴,并以宋人法画猿,笔法细腻,丝毛渲染,生动自然。张大千还藏有易元吉《槲树双猿图》,认为画猿猴不宜露齿,露齿则有野兽的野性,然而易元吉《槲树双猿图》中的猿虽露齿,却有文气,是难得的作品。据此,张大千自己也画过工笔重彩的《槲树双猿图》。高奇峰也时常以猿猴入画他取西洋画法进入中国画,有强烈的明暗感觉,精细相间,兼工带写,其高足赵少昴也喜以此法画猴。另外,齐白石、何香凝、汪慎生、王梦白等画家也作有猿猴画。

      就画法而言,采用精细工笔形式的有易元吉、沈铨、刘奎龄、张居千等,采用粗犷写意形式的有王云、刘继卣、李燕等,还有采用介乎二者之间兼工带写形式的颜辉、高奇峰、赵少昴、张其翼等。就他们所表现的猿猴而言,仅长臂猿、弥猴、金丝猴几个品种,其他众多的猿猴则尚未在美术作品中得到表现,所以就题材而言,画猴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,笔者也为此苦心孤诣数十年,在猿猴画上做出了一些突破,取得了一些成绩。笔者的构思、构图常考虑如何安排猿猴“三口之家”。即使画群猴图,也是将它们当作一个人类社会去建构,或将它们安置于山泉嘻戏,或戏雪松间,或戴月丛林,或攀援藤上,或伫立长啸,或腾空而起,或跃飞山涧,或母子相偎,或“夫妻”相亲,或老少咸集……亲情浓浓,喜怒哀乐,灵性迭现,曲尽人性之妙。从不表现争斗撕咬场面,表现的是猿猴世界的和谐之美,在这方面,易元吉为后人早已做出了表率。在今后的岁月里,笔者仍将灿之探索。

 

注释:①  根据现代动物分类学来说,猿猴和人一样,同属动物学中的灵长目。猿猴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,按进化程度可分为低、中、高三类:低等类有狐猴、指猴、婴猴、树熊猴、懒猴、跗猴等;中等类如狨、节尾猴、卷尾猴和有颊囊、杂食、素食的各种多种猕猴;高等类又称“猿”,包括长臂猿、合趾猿、巨猿(俗称大猩猩)等。若从体貌特征区分,有尾者叫“猴”,无尾者称“猿”,从智力看,猿比猴聪明,不过,我国古人在这方面区分得并不严格。

中国的猿猴有懒猴科1种、疣猴科9种、猕猴科7种、长臂猿科4种。其中的金丝猴、黔金丝猴、滇金丝猴、白头叶猴、台湾猕猴、毛面短尾猴是我国特产,这三种金丝猴和白头叶猴为世界著名稀有种类,其中的黑叶猴仅产于中越两国,其中的懒猴、豚尾猴、白掌猿只产于云南西双版纳一带,另有一种长尾猴只产于西藏喜马拉雅山南坡。我国的猿猴种类和数量虽不如南亚、东南亚、拉丁美洲和中非多,但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如南欧、北非、中东、北美多。我国的长臂猿和懒猴只产于海南和云南,而属于中间类型的一些猿猴,食性杂,能耐苦耐寒,对环境的适应性强,能够脱离亚热带区域逐渐移入温带区域,所以华北地区也有分布,成为地球上最靠北的猿猴。

  猿猴艺术的影响也深入民间,形式相关民俗。例如,河南淮阳人祖猴泥塑、南阳方城县青石雕刻的的“好石猴”(谐意“好时候”)等均是代表。旧时山西、陕西、内蒙等地的农庄炕头上都有保护小孩“护猴娃”石雕。以前农村的拴马桩上还有避瘟猴。时至今日,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存在崇猴、敬猴、尊猴为祖神的图腾之说。在戏剧的历史上,关于猴子的戏曲也有许多。清末出现了扬小楼、郑发祥等猴戏大家。我国民俗题材上也赋予了猿猴许多吉利美好的象征含义,如把鹤、鹿、蜂、猴组合在一起,寓意为“爵禄封侯”;画老猴背上驮一幼猴,意为“辈辈封猴”;画马拉猴,意为“马上封侯”;此外还有“封猴挂印”“白猿献寿”等多种题材。在当代,电视剧《西游记》中六小龄童扮演的美猴王孙悟空已成为老百姓心中的艺术经典。

(载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艺术百家2009年第五期总第110期)

Copyright © 2011-2023 xupeichen.net All Rights Reserved.

备案号:苏ICP备2022045583号